阳光私募还是绝对回报的避风港吗?(转载)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对私募基金的上半年表现进行了收益、风险等多角度的考察阳光私募基金。今年上半年大多数私募未能做到绝对回报。当然,仅用几个月的业绩来做评价未免短视,但其中反映出的一些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1、风控制度的执行力阳光私募基金。如果说08年的大熊市是百年一遇,09年8月的市场急跌会来不及反应,那么近1年的震荡下行已经给了私募足够的时间去判断、修正并做出调整,但是一些基金经理的固执己见或者患得患失导致了公司的风控制度形同虚设,严重的甚至使自己的产品净值临近0.7元的清盘线。
2、规模扩张的负效应阳光私募基金。规模扩张对于私募有利有弊,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利处在于今后相对稳定的固定管理费收入可以保证公司经营的可持续性,而关于弊处,或许有不少人质疑基金经理运作大资金的能力,但据好买对私募的持续跟踪调研发现,市场宣传活动牵涉精力过多才是影响基金短期业绩的主因,频繁的路演、采访使得基金经理疲于奔命,更多的是扮演经营者、营销者的角色,而不是勤奋、专注的投资人。
3、基金经理的自我实现意愿阳光私募基金。虽然有些私募会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做绝对正收益”,但是从他们容忍短期市场波动带来的净值较大幅度的亏损可以看出,他们对“做绝对正收益”的时间框定是模糊的,究竟是1年、3年还是5年?实际情况表明,基金经理实现自我投资风格的愿望可能已经淡化了“做绝对正收益”这个紧箍咒。在此,我们不去评价这个现象是“好”还是“不好”,那是由理财市场的需求决定的,但学会屏蔽私募在投资目标、产品定位方面的噪音对投资者来说还是十分必要的。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