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家倡设生育基金的建议是马屁拍到驴蹄上了
《新华日报》近日刊发题为《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的署名文章生育基金。作者是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刘志彪、张晔。这篇文章建议:设立生育基金制度,尽量实现二孩生育补贴的自我运转。可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并进入个人账户。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时,可申请取出生育基金并领取生育补贴,用于补偿妇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断劳动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账户资金则待退休时再行取出。生育基金的消息引发热议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在接受采访时进一步表示,由于丁克家庭在年老后需要别人家的孩子来抚养,不应当鼓励和提倡,应该对丁克家庭征收“在社会抚养税”。(中国新闻网8月17日)
这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尼码生不起而少生甚至不生的丁克家庭有罪还是怎么的?以前不生你罚得人家家破人亡的,现场政府终于理发的认识到政策带来的快速老龄化以及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准备出台更多鼓励生育的举措已是箭在弦上,路人皆知生育基金。此时此刻,所谓的砖家又不失时机的跑出来出歪主意,抛出所谓的“设立生育基金”,不但将人口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转嫁给老百姓,而且将矛头直接对准了那些公民本应有的生育权利。
毋庸置疑这些个砖家信口雌黄的“生育基金”,本质上是基于体制内伪劣学风的延伸,原本砖家是看到国家准备全面开放生育的大趋势,但同时他们也清楚的知道,开放生育,在大的养育和教育负担环境下,并非真的能激发公民生育的意愿,而如果政府出台补贴之类的鼓励生育政策,必然需要一笔巨大的财政资金生育基金。在这个前提下,这些体制内砖家们基于拍马屁的本能,替政府谋划出了这项打老百姓钱财的歪生意,用惩罚老百姓的方式,来掩盖真正的生育责任。这也是砖家生育基金建议出台后,引发社会强烈批判的根本原因。
这其实也算不上什么砖家的雷人雷语,老百姓不买账,就连官媒央视都看不下去了,以《少打群众的歪主意!》为标题,对砖家猛烈批判,一时间所谓的著名砖家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生育基金。拍马屁没拍成,反拍到驴蹄上,成为公众的笑柄。
众所周知中国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是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可以预见生育基金。但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因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以及地域的区别,并非在生育政策上可以一概而论。原则上公权力根本不应该干涉公民的生育权,但政府在人口政策上可以做的事很多;比如投入资金扭转和改善畸形的教育产业化趋势,从社会保障的层面降低公民的生育和教育成本,形成老百姓敢生和愿意生的大环境。另一方面,就象今天央视评论所说的,生育是人的基本权利,生还是不生,都是个人和家庭的自由。我们可以通过宣传鼓励生育,也可以制定激励政策引导生育----。说实话现在大家不愿生孩子的主要原因在于抚养和教育费用太高,政府应该着重解决这个根本问题,把财政的资金用在提高公共服务,降低抚养及教育成本上,例如增加托儿所数量,补贴教育费用之类。也有观点认为,可以借鉴某些发达国家的政策,他们基于老龄化的危机,都会为了鼓励生育都会进行补贴,因此国家有必要设立生育基金。可以由原先国家征收那么多年的社会抚养费来设立,不能再由老百姓出钱。此外,鼓励生育可以先从奶粉免费做起,在供应上,学习美国发放食品券的模式,免费供应奶粉票、尿不湿票等,同时给予生育的母亲带薪产假、托幼园所免费等福利。总之办法很多,不能动辄打老百姓的主意,砖家的歪主意恰恰因此犯了众怒。
正央视所谓“专家的建议于法无据、于理不通、于情不合,既有违常识,也暴露了研究者专业素养的不足”,其实岂止专业素养不足那么简单,体制内的那些所谓砖家学者,早已经习惯了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学术技能,专业的本能就是洞察官方的政策方向,然后不失时机的发表应景的“学术观点”生育基金。只是这回南京大学的专家误判了形势,触犯了众怒,一块砖头砸在了自己的腿上,马失前蹄了。
所以说,砖家叫兽拍权力的马屁也大有学问,这方面应该多学习学习诸如鞍钢等同志生育基金。
评论